問題已解決
老師:請教一下,情況是這樣的,我們給工廠下單有一個起訂量,但是客戶給我們下訂單沒有那么多,比如客戶給我們下5噸,工廠的起訂量是6噸,但是銷售不出去那么多存貨,又因為只有28天的保質期,所以一部分就折價銷售或者過期報廢,請問折價銷售怎么定價合適?低于原銷售價的50% 可以嗎?或者更低,不然賣不出去就報廢了?



折價銷售定價以覆蓋可變成本(直接材料、人工等隨產量變動的成本)為底線,可參考以下方式:
定價邏輯:只要售價>可變成本,就能減少損失,優(yōu)先算清可變成本,比如生產 1 噸可變成本 60 元,賣 70 元也比報廢強。
可行性:可低于原價 50% 甚至更低,稅務若質疑,憑保質期短、庫存壓力大等 “正當理由”(保留好保質期證明、庫存記錄等)解釋,財務將折價部分按規(guī)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等。
實操:按保質期分階段折扣(如剩 15 天 8 折、剩 3 天 2 折 ),加快周轉,同時留存好各類憑證備查 。
06/04 14:37

84784958 

06/04 14:54
老師是這樣,我們公司沒有庫房偶,一般是直接從工廠發(fā)給客戶的,我們是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那多出來的一噸貨其實是送給股東另外投資的茶飲店了,免費送的,但是因為免費要視同銷售,然后就考慮折價銷售,確實也是因為賣不出去,短保產品,所以定價這塊,您可以具體給看看嗎,原件比如是128元一件,這個折價多少合適呢?

樸老師 

06/04 14:56
同學你好
折價定價建議
成本底線:定價不低于成本(如成本 80 元 / 件,不低于 80 元),避免被稅局質疑 “價格明顯偏低”。
市場參考:短保 / 滯銷產品通常 3-7 折,可結合市場定 5-7 折(原價 128 元,即 64-89.6 元),若選 6 折(76.8 元)需備好 “滯銷證明”(如庫存記錄)。
穩(wěn)妥方案:
成本價:80 元 / 件(零風險)。
成本 + 微利:84-88 元 / 件(覆蓋成本 + 合理利潤)。
關鍵動作
留存短保屬性證明、滯銷記錄、內部折價決議,應對稅務核查。
賬務按折價確認收入,正常計稅(增值稅、企業(yè)所得稅)。

84784958 

06/04 15:02
謝謝老師,明白了

樸老師 

06/04 15:02
滿意請給五星好評,謝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