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已解決
老師,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(通過多次交換交易)形成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,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還是采用權益法計量取決于什么?是每次取得的比例還是其他?


不太確定同學的意思。
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,母公司按照支付資產(chǎn)、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確認長期股權投資,個報中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成本法核算,合報中進行調整需要按照權益法。
多次交易實現(xiàn)控股合并,則是分步確定,比如說分2次取得,第一次5%,不能構成重大影響,此時股權按照金融資產(chǎn)核算,然后取得50%構成控股合并,則由公允價值計量轉為成本法核算;假如第一次取得20%股權,構成重大影響,則采用權益法核算,再次取得股權構成控股合并,轉為成本法核算。
2023 04/23 15:34

最瘦的胖子 

2023 04/23 16:19
所以是采用公允價值還是權益法,取決已經(jīng)持股的比例是否大于20%,小于則公允價值,20%-50%則權益法
解芳芳 

2023 04/23 16:24
不是的,比例只是舉例,不是按照這個來的。
達到控股合并之前的股權,按照什么方法核算,是需要評估其影響程度的,這個是按照長期股權投資章節(jié)規(guī)定,能夠施加重大影響、共同控制的股權,采用權益法核算,如果達不到這兩類的話,則作為金融資產(chǎn)核算,公允價值計量。
至于評估其影響程度,持股比例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,但并不全面,還要考慮其他因素,通常考試的話題目會交代。至于實務的話,那就是拉拉雜雜各種因素考慮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