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級會計實務中,對于資本化的專門借款利息進行攤銷時,需要遵循以下步驟:
1. 確定資本化率:首先,需要根據借款的條款和條件來確定專門借款的資本化率。資本化率通常是指借款的實際利率,包括所有與借款相關的成本和費用。
2. 計算利息費用:根據資本化率和借款本金,計算出每期的利息費用。
3. 確定資本化期間:資本化期間是指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(tài)之前或者開始產生現金流量之前所經歷的時間。在這段時間內,需要對資產進行資本化。
4. 分配利息費用:將計算出的利息費用在資本化期間內進行分配。通常,利息費用會按照直線法進行攤銷,即在資本化期間內平均攤銷。
5. 登記利息費用:將每期攤銷的利息費用登記在財務報表中。在資產負債表中,資本化的利息費用通常作為資產的一部分,而在利潤表中,資本化的利息費用通常作為利息費用的一部分。
6. 調整資本化金額:如果資產的初始預計使用期限或現金流量開始日期發(fā)生了變化,需要相應地調整資本化的利息費用。
舉例說明:
假設某公司借入一筆專門借款1000萬元,年利率為8%,用于建造一項固定資產,預計建造期為2年。
首先,計算每年的利息費用:
年利息費用 = 借款本金 × 資本化率
年利息費用 = 1000萬元 × 8% = 80萬元
接下來,確定每年的攤銷金額:
由于預計建造期為2年,所以需要將8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2年內平均攤銷:
每年攤銷金額 = 總利息費用 / 資本化期間
每年攤銷金額 = 80萬元 / 2年 = 40萬元/年
最后,登記利息費用:
在資產負債表中,將資本化的利息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;在利潤表中,將資本化的利息費用計入財務費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實際操作中,可能還需要考慮借款的折現率、復利等因素,以及根據實際發(fā)生的情況對攤銷金額進行調整。此外,如果借款的本金或利率發(fā)生了變化,也需要相應地調整攤銷的利息費用。